找到相关内容180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显净土方便“化身土”

    乃至发意众生,欲生阿弥陀佛国者,皆深著懈慢国土,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土。亿千万众,时有一人,能生阿弥陀佛国。以此经准,可得生。   答:《群疑论》引善导和尚前文而释,又自助成云:《经》下文言:“...也。乃真门中之方便也。   (三、小经隐义)   言“彰”者:彰真实信之法,斯乃光阐不可思议愿海,欲令归无碍大信心海。良劝既恒沙劝,信亦恒沙信,故言甚难也。《释》云:“直为弥陀弘誓重,致使凡夫念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458296.html
  • 陶渊明

    理念:   人生归有道,衣食固其端。孰是都不营,而以求自安。开春理常业,岁功聊可观。晨出肆微勤,日入负耒还。山中饶霜露,风气亦先寒。田家岂不苦,弗获辞。四体诚乃疲,庶无异患干。盥濯息檐下,斗酒散襟颜...,野心勃勃图谋篡晋。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,在隆安五年(401)所写的《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》中说:“诗书敦素好,林园无世情。如何舍去,遥遥至西荆!”这年冬因母孟氏卒,便回寻阳居丧了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9.html
  • 文轨及其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

    提供了不少实例,使之具体化。在阐释十四过类的基础上,文轨复对似能破的界说作进一步的厘定:  如上所列十四过类,名似能破。以彼敌愚,于他能立无过量中不能缄言,惑乱立人、证者、听众,欲显已胜,妄施,故是...─686)年龄相仿。如果文轨享年六十而寂(似为当时人的一般寿命),则其卒年约在高宗上元二年(675),比窥基的卒年(高宗开耀二年,682)早了许多。  文轨的行状不详,然从其自序可知,他是玄奘的入室...

    沈剑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2938460.html
  • 读诵《阿弥陀经》,再谈信愿行

    ,就是业障深重之故了。释迦佛在这部经的最后,再次由衷地感叹:“舍利弗,当知我于五浊恶世,行难事,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一切世间说信之法,是为甚难”。让我们依佛的教导,信愿具足,精进修行,真为了...唐玄奘大师所译经中则把这一心不乱译为系念不乱,两译合参,便知罗什大师的‘一心’相当于玄奘大师的‘系念’,就是说一心指专心持念,心不散乱。现在合参两译,知道一心同于系念,所以我们真实发心,老实念佛,绵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641019.html
  • 《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.注解》 依淳 注解

    。舍利弗!当知:我于五浊恶世,行难事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为一切世间说信之法,是为甚难。”  佛说经已,舍弗及诸比丘,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等,闻佛所说,欢喜信受,作礼而去。  (众等每诵经...33.厌娑婆愿生净土赞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10  34.归向西方赞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110  35.念佛之时得见佛赞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.

    依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5355509.html
  • 天台宗的发源地

    于天台山兴建十三道场。弘法眼宗。周世宗于显德二年(955)下诏灭佛,幸 天台处吴越内地,未罹,而且德韶依靠吴越王钱俶的支持,使禅宗在天台山有了很大的发展。此外,他还在天台山兴智者道场 数十所,...天台宗的发源地  佛宗渊源天台山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第一个宗派——天台宗的发祥地,也是禅宗重要的弘法道场。三国吴赤鸟年间(238—251),有 禅师来结 茅苦修,是为佛教在天台山传播之始。两晋南北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1757716.html
  • 智者大师的“即恶观心”

    往何方以避”[1],于是南来欲往南岳衡山避难兼进修佛法,初止光州(今河南光县)大苏山,在聚徒授法,智者即是此时归投慧思的。北周天和年间(566-572)由于道士张宾与还俗僧卫元嵩的煽惑,政治气氛...575)同门人入住天台山。  这种末世的悲凉在慧思的《立誓愿文》中随处可见,除了法难的影响,主要的还有慧思的个人遭际[3]。南岳以慈著称[4],然每遭嫉憎,数遇毒[5]。有这种遭遇的,不只慧思一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5661064.html
  • 昙鸾的净土思想

    阿毗跋致为难。行道乃有多途,粗言五三,以示意义:一者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;二者声闻自利,障大慈悲;三者无顾恶人,破他胜德;四者颠倒善果,能坏梵行;五者唯是自力,无他力持。如斯等事,触目皆是。譬如陆路...,还存在一个阿弥陀佛极乐净土,那里清净安乐、充满了美好和幸福。他极力倡导人们信仰阿弥陀佛,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,称念其名,往生西方净土,这是易行道;以其他任何方法修行都是行道,不可能疾速成佛。  ...

    郭征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561761.html
  • 略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

    会从西域带来的样本,绘制五尺长的佛像绢画,令人叹为观止。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说:“连五十尺绢画一像,心敏手运,须臾立成,而且,头面手足,胸意肩背均不失度,也。曹不兴能之”。西晋时,卫协有“画圣”...;又作花卉,不同四时,以桃杏芙蓉莲花,同入一幅。论者谓之“意在尘外,怪生笔端”。“得心应手,意到便成,故造理入神,迥得天机,与俗人论也。”苏东坡也谓:“细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细观其画,画中有诗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3862566.html
  • 譬 喻

    言:「二乘非所测,唯佛独明了。」故弥陀救度法门,《小经》言:「信之法」,亦言:「极难信法」,《大经》更言:「中之,无过」。是以善导大师《观经疏》〈玄义分〉言:「三贤十圣,弗测所窥;况我轻毛,...河,即作念:我至河岸,为脱衣渡?为着衣浮?若脱衣渡,唯恐无暇;若着衣浮,复畏首领全。尔时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,无余心想间杂。行者亦尔:念阿弥陀佛时,亦如彼人念渡,念念相次,无余心想间杂。  14.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0063336.html